來源:車質網
2017年上半年,國家質檢總局共發布汽車相關召回公告114個(包含工程車輛及輪胎召回),同比增幅達70%。其中,涉及30余個汽車品牌及1個輪胎品牌,召回總量近480萬輛,因高田氣囊召回事件已臨近尾聲,召回總量較去年同期下降約15%。有專家認為,2017年上半年國內汽車召回次數增多,召回總量,減少,說明國內汽車召回正向著常態、穩定、良性的方向發展,在相關政策的督促下各汽車品牌的社會責任感也在逐步加強。
為便于消費者更加清晰的了解上半年國內召回情況,車質網將國家質檢總局公告進行整理,按召回數量由大到小進行排序,最終得出以下排名:
上半年度召回的主要特點如下:
1、高田申請破產保護氣囊問題依舊為“重災區”
回顧2016年國家質檢總局公布的召回公告,上半年國內氣囊問題召回總量達200萬輛以上,而至2016年年底相關召回總量已超過580萬輛。反觀今年上半年國內召回情況,截止到6月30日因氣囊安全問題實施召回的車輛為118.7萬輛,雖較去年同期下降約4成,但依然成為召回的“重災區”。數據顯示,2017年上半年氣囊安全問題召回公告中,包括德、日、歐、美、自主品牌在內的共20余家車企中,德系品牌召回次數達12次之多,奔馳、寶馬、奧迪三大豪華品牌部分車型均有涉及;而日系品牌依然“中毒”不輕,雖召回次數不如德系但總量依然最多,涉及車輛近87.8萬輛。
6月26日,汽車史上最大召回案的主角——日本高田公司,因生產的上億個安全氣囊存在隱患,且可能面臨高達100億美元的賠償,分別在日本和美國向當地法院申請破產保護。然而,目前國內依然有大量存在安全隱患的車輛未被實施召回。據國家質檢總局統計,高田氣囊“氣體發生器破裂”問題在國內共涉及車輛2000余萬輛,而截至2017年6月底被召回的車輛卻只有1059萬輛,另有近千萬輛汽車未被召回。對此,7月5日國家質檢總局執法督查司就“氣體發生器破裂問題”約談多家車企,通報高田氣囊“氣體發生器破裂問題”缺陷調查情況,要求相關企業盡快采取相應措施,履行缺陷召回法律義務,切實消除安全隱患。
除此之外,2017年上半年因“安全氣囊無法彈開”問題而發布的召回公告多達16次,涉及車輛為7.28萬輛。盡管召回數量并不多,但卻涉及德、日、歐、美系品牌在內的17家車企,其中不乏瑪莎拉蒂、保時捷品牌旗下標榜性能的產品。眾所周知,一旦在高速行駛中發生事故,安全氣囊失效將會造成人員傷亡的嚴重后果,因此“安全氣囊無法彈開”問題同樣應受到各大車企的密切關注。
2、燃油泄漏極為危險油泵油管質量需進一步加強
在2017年上半年國內召回公告中,另一嚴重影響行車安全的問題應屬“燃油泄漏”。截止到6月30日,2017年國家質檢總局針對燃油泄漏問題共發布了11次召回,涉及歐、德、韓、日、美、自主品牌在內共14款車型,召回總量逾3.6萬輛。其中單次召回數量最多的為捷豹XF,因“燃油管磨損造成汽油泄漏”而召回的車輛達2.23萬輛,占比超過相關投訴總量的6成。而從故障原因來看,燃油泄漏問題主要出現于燃油管或燃油泵等部位,一旦遇高溫或明火則極易引發車輛自燃。雖然各車企后期發現問題及時補救,體現出了極高的社會責任感,但在選擇供應商時車企還應更加關注產品質量,對涉及安全的配件應從材質、強度等方面嚴把質量關,做到萬無一失才是上上策。
3、德系品牌上半年召回39次涉及車輛達240余萬輛
從各國別來看,2017年上半年德系品牌無論是在召回次數還是召回總量方面均最多,共計召回39次,涉及車輛近247
.4萬輛,占比超過2017年上半年召回總量的一半。究其原因,奧迪品牌(包含一汽-大眾奧迪及奧迪(中國))于上半年發布了兩次大規模召回:一、因“控制程序無法主動關停輔助冷卻液泵”問題召回68萬余輛,成為上半年涉及車輛最多的召回;二,因“天窗排水故障導致氣簾儲氣罐銹蝕破裂”問題召回57萬余輛。以上兩次召回涉及車輛多達125萬余輛,足可見奧迪品牌力求消除產品質量缺陷的決心和態度。除此之外,奔馳、寶馬兩大豪華品牌今年上半年的召回情況也可圈可點,召回次數均達到10次以上,雖然召回總量不如奧迪,但頻繁發布公告的做法也證明這些豪華品牌對中國市場越來越重視。
與之相比,韓系與法系品牌在召回問題上的認知與態度卻并不能令人滿意,難道其產品質量都這么好嗎?!實則不然,從車質網接到的投訴問題來,在個別韓系與法系品牌中,竟存在諸如轉向卡滯、熄火等涉及安全的缺陷問題。希望這些車企能夠效仿德系、日系品牌企業的做法,將召回作為己任,讓國內汽車行業整體保持良性發展。